銀川市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高效過濾器
在銀川市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這一守護寧夏地區群眾健康的前沿陣地,高效過濾器于醫院通風與空氣凈化體系中占據著關鍵地位。作為區域醫療服務的核心力量,醫院每日人流量巨大,且銀川地處西北內陸,氣候干燥多風沙,周邊工業活動帶來一定污染物,這些因素都使得保障院內空氣潔凈至關重要。高效過濾器宛如堅固的壁壘,抵御著風沙顆粒、工業粉塵、微生物及各類過敏原,有效降低院內感染風險,為患者的治療康復與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提供了堅實保障,全方位契合醫院感染控制體系的嚴苛要求。
一、高效過濾器的構造解析與工作機理
(一)核心結構與部件功能
濾料:采用 “靜電駐極聚酯纖維 + 玻璃纖維 + 活性炭復合” 的三層濾料結構。靜電駐極聚酯纖維通過靜電吸附作
用對 0.1 - 1 微米的微小顆粒(如細菌、病毒、花粉碎片)具有高效捕獲能力;玻璃纖維具備細密的孔隙,可有效攔截 1 - 5 微米的粉塵顆粒與較大的花粉;活性炭層則針對工業廢氣中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及異味進行吸附,實現 “靜電吸附 + 物理攔截 + 化學吸附” 三重凈化。各層濾料協同工作,對銀川地區常見的風沙、工業污染物及微生物的綜合過濾效率顯著提升。,分隔板:選用高強度、耐腐蝕且經過防潮處理的鋁箔材質,經精密加工形成均勻的波紋狀。這種獨特結構將濾料分隔成多褶形態,大幅增加了濾料的有效過濾面積,相較于平面結構提升了 8 - 12 倍。不僅降低了氣流通過時的阻力,確保通風順暢,還能使空氣與濾料充分接觸,增強過濾效果,有效應對風沙大、粉塵多的環境,避免因濾料堵塞導致過濾性能下降。
密封系統:由高性能硅酮密封膠與密封橡膠條組成。硅酮密封膠具有出色的粘結強度和耐候性,能夠緊密填充濾料與外框之間的縫隙,有效防止未過濾空氣泄漏;密封橡膠條具有良好的彈性、耐高低溫及防塵性能,安裝于過濾器邊緣,與安裝框架緊密貼合,進一步提升密封效果。雙重密封設計確保了過濾器的密封率達到 99.9% 以上,有效杜絕 “旁通泄漏” 現象,保證凈化后的空氣質量。
外框:根據不同使用場景,外框材質的選擇有所差異,并進行了針對性的防護設計。普通病房區域采用表面經過防銹、防塵處理的鍍鋅鋼板外框,具備良好的機械強度和經濟性;手術室、重癥監護室等對環境要求極高的區域,則選用 316L 不銹鋼外框,其具有卓越的耐腐蝕性和防霉性能,能適應高強度的清潔消毒工作;對于移動凈化設備,為減輕重量并保證結構強度,采用經過陽極氧化處理的鋁合金外框,同時在邊緣部位增加防塵密封墊,防止灰塵和雜質進入設備內部。
(二)多機制協同過濾原理
攔截機制:當空氣流經過濾器時,粒徑大于濾料孔隙的風沙顆粒(直徑通常大于 5 微米)、較大的花粉顆粒以及毛發等大尺寸污染物,會被濾料直接阻擋在表面,就如同篩網一般,能夠快速有效地去除空氣中的大顆粒污染物,是應對銀川風沙天氣的重要過濾方式。
慣性碰撞機制:對于 0.5 - 5 微米的中等粒徑顆粒,如部分細菌、粉塵、花粉碎片等,在氣流經過濾料纖維時,由于顆粒具有較大的慣性,無法跟隨氣流及時轉向,從而直接撞擊到濾料纖維上并被吸附。這一機制在過濾中等粒徑污染物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有效減少了空氣中此類懸浮顆粒物的含量。
擴散機制:對于粒徑小于 0.1 微米的超細微顆粒,如病毒、工業煙霧中的納米級顆粒等,會因空氣分子的熱運動產生布朗運動,隨機碰撞到濾料纖維上并被捕獲。同時,靜電駐極濾料所帶的電荷能夠增強對帶電微小顆粒的吸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對這類超微小污染物的過濾效率,為抵御病毒傳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化學吸附機制:復合濾料中的活性炭層通過其豐富的孔隙結構,對工業廢氣中的有害氣體及異味分子進行吸附。活性炭的表面具有大量的活性位點,能夠與有害氣體分子發生化學反應,將其固定在活性炭表面,從而實現對有害氣體的有效去除。例如,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吸附效率可達 85% 以上,顯著改善了空氣中的化學污染狀況。
通過多種過濾機制的協同作用,高效過濾器對 0.3 微米基準顆粒的過濾效率高達 99.97% 以上,對風沙顆粒的攔截率超過 95%,對常見有害氣體的吸附效率達到 85% 以上,完全滿足醫院對空氣潔凈度的嚴格要求,能夠有效應對銀川地區復雜的空氣質量狀況。
二、醫院重點區域的應用實踐
(一)手術室:手術安全的 “純凈保障”
手術室作為醫院感染控制的核心區域,對空氣質量的要求近乎苛刻。銀川市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百級、千級手術室均配備了 “初效 + 中效 + 亞高效 + 高效” 的四級過濾潔凈空調系統,其中高效過濾器作為末端凈化裝置,直接決定了手術區域的空氣質量。針對銀川地區風沙大、氣候干燥的特點,前置初效過濾器采用了防沙塵堵塞的金屬網濾料,并進行了防靜電處理,中效過濾器選用了容塵量大、過濾效率高的袋式結構,能夠有效攔截 90% 以上的風沙及粉塵顆粒,大大減輕了高效過濾器的負擔。在心臟搭橋、顱腦手術等高精度手術中,高效過濾器能夠將手術室內≥0.5 微米的顆粒濃度控制在 3520 個 / 立方米以下,細菌濃度控制在 1CFU / 立方米以內,確保了手術環境的高度潔凈。手術室采用 “垂直層流” 的氣流組織形式,通過高效過濾器形成自上而下的單向潔凈氣流,將手術區域與周邊污染空氣有效隔離。同時,空調系統與過濾器實現聯動控制,精確調節手術室內的溫度為 22 - 25℃,相對濕度為 40% - 60%,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了理想的環境條件。
(二)重癥監護室(ICU):危重患者的 “生命守護”
ICU 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極其低下,對空氣質量的微小變化都極為敏感。醫院 ICU 采用全新風置換系統,配備 H13 級以上的高效過濾器,并增加了活性炭吸附層,以強化對有害氣體和異味的去除能力。通過每小時 15 - 20 次的空氣置換頻率,能夠將病房內的微生物濃度控制在 30CFU / 立方米以下,PM2.5 濃度控制在 15μg/m3 以下,風沙顆粒濃度趨近于零,為患者提供了一個潔凈、安全的呼吸環境。對于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在呼吸機進氣端額外加裝了微型高效過濾器,實現了空氣的 “雙重凈化”,有效降低了患者因吸入污染空氣而導致感染的風險。同時,病房排風系統末端也安裝了高效過濾器,對排出的空氣進行凈化處理,防止患者呼出的病原體及空氣中的污染物擴散至其他區域。考慮到銀川地區氣候干燥,ICU 的高效過濾器與加濕系統協同工作,在凈化空氣的同時,將病房內的相對濕度維持在 50% - 55%,避免因空氣過于干燥對患者呼吸道造成刺激,同時也有助于減少細菌和病毒的傳播。
(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新生兒的 “溫馨港灣”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其呼吸系統和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極易受到外界污染物的侵害。銀川市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NICU 采用了 “整體凈化 + 局部強化” 的雙重凈化模式。病房整體通風系統選用低阻力、高過濾效率的 H13 級高效過濾器,確保整體空氣潔凈度達到萬級標準;在早產兒暖箱、輻射搶救臺等關鍵設備內,配備了微型 H14 級高效過濾器,為新生兒營造了局部百級的潔凈環境。針對銀川地區風沙大、花粉季過敏原較多的特點,過濾器特別強化了靜電吸附和抗過敏功能,對花粉及花粉碎片的攔截率達到 99% 以上,對沙塵顆粒的攔截效果同樣出色。同時,過濾器采用了低噪音設計,運行噪音低于 35 分貝,避免對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產生不良影響。結合干燥的氣候條件,凈化系統與溫濕度控制系統緊密配合,精準維持室內溫度在 24 - 26℃,相對濕度在 55% - 60%,為新生兒提供了一個舒適、健康的生長環境。通過這套完善的凈化系統,NICU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發生率控制在 1% 以內,大大提高了早產兒的救治成功率。
(四)感染性疾病科:傳染病防控的 “堅固防線”
為有效防控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醫院感染性疾病科采用了負壓隔離病房設計,通風系統的進風端和排風端均安裝了具備防霉抗菌功能的高效過濾器。進風端過濾器首先對室外空氣進行凈化處理,攔截風沙顆粒、花粉、粉塵等污染物,吸附有害氣體,殺滅微生物,確保進入病房的空氣潔凈無菌;排風端過濾器則對患者呼出的污染空氣進行深度凈化,去除 99.99% 以上的病原體后,通過高于屋頂 4 米的專用排氣筒排放到大氣中,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病房內始終維持 - 10 至 - 15Pa 的負壓差,使空氣從清潔區向污染區單向流動,有效阻斷了病原體通過空氣傳播的途徑。針對銀川地區不同季節的污染特點,如春季花粉過敏高發期、冬季供暖期空氣質量下降等情況,過濾器選用了能夠同時應對多種污染物的專用型號,并定期對過濾器進行維護和更換,確保其在復雜環境下始終能夠穩定運行,為醫院傳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五)呼吸內科病房:呼吸道患者的 “清新天地”
呼吸內科患者大多患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對空氣質量的要求較高,對風沙、花粉、粉塵等污染物尤為敏感。醫院呼吸內科病房通風系統配備了 H12 級以上的高效過濾器,并增加了活性炭吸附層,以增強對有害氣體和異味的吸附能力。通過每小時 12 - 15 次的空氣置換,能夠將病房內的 PM2.5 濃度控制在 20μg/m3 以下,花粉濃度控制在 5 粒 / 立方米以下,微生物濃度控制在 50CFU / 立方米以下,為患者提供了一個清新、舒適的治療環境。對于重癥哮喘、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病房,在床頭位置配備了小型高效空氣凈化裝置,該裝置集成了粉塵、花粉、微生物實時監測功能,數據能夠實時傳輸至護士站,便于醫護人員根據空氣質量變化及時調整通風系統的運行參數。同時,凈化裝置還具備加濕和異味去除功能,能夠有效緩解干燥空氣和異味對患者呼吸道的刺激。結合銀川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季節變化,在風沙高發期和花粉季,醫院會縮短前置過濾器的更換周期,由原本的 1 個月縮短至 2 周,并在通風系統進風口加裝防風沙濾網和花粉攔截網,定期對病房環境進行清潔和消毒,確保高效過濾器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的呼吸道負擔,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
三、全流程維護與更換管理體系
(一)日常維護的標準化操作
定期巡檢:醫院建立了完善的高效過濾器日常巡檢制度,運維人員每周對過濾器進行一次全面巡檢。重點檢查過濾器外框是否存在因風沙侵蝕導致的磨損、生銹現象,密封膠條是否老化、開裂,濾料是否有破損、積塵過多或發霉等情況。尤其關注呼吸內科、NICU 等對空氣質量要求較高區域的過濾器運行狀況,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如發現外框有輕微磨損,及時進行修補和防銹處理;若密封膠條老化,立即予以更換;對于濾料積塵過多或發霉的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清洗或更換。同時,利用管道內窺鏡對通風管道內的過濾器進行遠程檢查,確保無 “死角”,全面掌握過濾器的運行狀態。
阻力監測與數據分析:每臺高效過濾器前后均安裝有高精度壓差傳感器,實時監測過濾器的阻力變化,并將數據上傳至醫院智能運維管理平臺。當過濾器阻力達到初始阻力的 1.5 倍時,平臺自動發出預警信息,提示運維人員對前置過濾器進行清洗或更換,以減輕主過濾器的負擔。在風沙高發期和花粉季,由于過濾器的負荷增加,阻力上升速度加快,此時會加密對阻力數據的監測頻率,每 2 天進行一次數據分析,及時調整維護計劃,確保過濾器始終處于高效運行狀態。
清潔與消毒:每月對過濾器所在的空調機房、通風管道進行一次全面清潔和消毒。采用配備高效過濾裝置的吸塵設備清除積塵、風沙顆粒和花粉,再用含氯消毒劑(濃度為 1000mg/L)對管道內壁進行擦拭消毒,殺滅微生物。每季度對過濾器進行一次深度清潔,對于可清洗的過濾器,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拆卸、清洗和烘干,確保濾料的過濾性能不受影響;對于不可清洗的過濾器,則根據使用情況和阻力變化,及時進行更換。同時,定期對空調機房的環境濕度進行監測和調控,將相對濕度控制在 40% - 60%,避免因濕度過高導致過濾器發霉。
(二)更換周期與判定標準
常規更換周期:普通病房通風系統的高效過濾器,在正常使用和維護條件下,更換周期為 2 - 3 年;ICU、手術室等核心區域的過濾器,由于使用頻率高、對空氣質量要求嚴格,更換周期縮短至 1 - 2 年;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過濾器,因接觸病原體風險高,更換周期為 1 年;呼吸內科病房的高效過濾器,考慮到患者對空氣質量的特殊需求,更換周期為 1.5 - 2 年。此外,在每年風沙季結束后(5 月底)和花粉季結束后(8 月底),會對過濾器進行一次全面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決定是否提前更換。
核心判定指標:以過濾器的阻力、過濾效率、微生物污染情況和空氣質量檢測結果作為核心判定依據。當過濾器阻力達到初始阻力的 2.5 倍,或對 0.3 微米基準顆粒的過濾效率低于 99.5%,或微生物檢測結果超標時,無論使用時間長短,均需立即更換過濾器。醫院每季度委托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對各潔凈區域的空氣質量進行全面檢測,檢測項目包括塵埃粒子數、微生物濃度、PM2.5 濃度、花粉濃度、有害氣體濃度等。若任意一項指標超出標準范圍,且經排查排除通風系統其他故障因素后,判定為過濾器失效,啟動緊急更換程序。
(三)規范更換流程與風險防控
更換前準備:在更換過濾器之前,首先關閉對應的通風空調系統,并切斷電源,確保操作安全。操作人員需穿戴潔凈工作服、N95 口罩、防護手套、護目鏡和鞋套等防護裝備,在呼吸內科、NICU 等區域更換過濾器時,還需額外佩戴防花粉和防沙塵面罩。準備好新的過濾器、密封膠、安裝工具等,并對更換現場進行清潔和消毒,使用過氧化氫噴霧對周圍空氣進行消毒 30 分鐘,在地面鋪設防塵墊,減少更換過程中污染物的擴散。
舊過濾器拆除:采用 “包裹拆除法”,先用雙層密封塑料袋將舊過濾器完全包裹起來,防止濾料上附著的污染物脫落飛揚。然后小心拆除過濾器的固定螺栓,將包裹好的舊過濾器緩慢取出,并立即放入專門的醫療廢棄物收集袋中,密封后轉運至醫療廢棄物暫存間,由有資質的專業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新過濾器安裝:仔細核對新過濾器的型號、規格和安裝方向,確保與原過濾器一致。按照安裝說明書的要求,將新過濾器準確安裝到指定位置,使其與框架緊密貼合。安裝完成后,使用密封膠對過濾器與框架之間的縫隙進行密封處理,確保密封嚴密,無泄漏。在風沙大、氣候干燥的區域,可在密封膠表面再粘貼一層密封膠帶,進一步增強密封效果。
系統調試與檢測:重新啟動通風空調系統,觀察過濾器的運行情況,確保其安裝牢固,無異常振動和噪音。監測過濾器前后的壓差,確保其恢復至正常范圍(初始阻力 ±10%)。同時,對更換過濾器后的區域進行空氣質量檢測,檢測項目包括塵埃粒子數、微生物濃度、PM2.5 濃度等,確保各項指標符合醫院的空氣質量標準。只有在檢測合格后,該區域才能恢復正常使用,并將過濾器的更換時間、型號、操作人員等信息詳細記錄到設備管理檔案中,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管理。
四、科學選型的核心考量因素
(一)按潔凈等級與污染類型精準匹配
百級區域:如手術室、NICU 暖箱、無菌藥品配置區等,選用 H13、H14 級的高效過濾器,其對 0.3 微米顆粒的過濾效率分別達到 99.97% 和 99.995% 以上,外框采用 316L 不銹鋼材質,具備出色的耐腐蝕性和防霉性能,能夠滿足這些區域對無菌環境的嚴苛要求。
萬級區域:包括 ICU、呼吸內科重癥病房、燒傷病房等,選用 H12 級的高效過濾器,并增加活性炭吸附層,過濾效率達到 99.5% 以上,同時能夠有效吸附有害氣體和異味。該級別過濾器對風沙、花粉、粉塵等污染物具有良好的過濾效果,能夠為患者提供一個相對潔凈、舒適的治療環境。